上海崇明多家集贸市场“智慧”升级******
“今天猪肉是18块一斤,数据平台上蔬菜、肉类等价格一目了然,特别清楚。”近日,由上海市崇明区经委牵头,多家集贸市场“智慧”升级。从传统的农贸市场到新兴的生态市集,人们买菜的环境不断改善、体验不断提升,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拎得更放心。
目前,全区51家集贸市场中,已通过验收的生态市集有9家,其中二星级生态市集4家,一星级生态市集5家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
上午8点,位于崇明区港西镇的盘西农贸市场里,人头攒动,前来购物的沈先生买了两斤猪肉,对价格和肉质都颇为满意。在盘西农贸市场,各摊位商户配备了统一的智能电子秤,菜品上秤后就会立即显示类别、净重、单价、金额等信息,并实时上传到数据库。“有了这些日常交易数据,就可以追溯菜品的源头,把控质量安全就有了科学参考。”盘西农贸市场相关负责人龚明表示。
信息技术是一项不可或缺的资源,是生态市集建设与管理的“润滑剂”,一批智能设备应用在生态市集改造中,通过统一的数据管理为稳定的菜价保驾护航。“特别是在遇到节日供应、恶劣天气等特殊情况时,我们可以通过系统,及时发现苗头性、趋势性问题,进行预警发布,落实应急预案,保障供应价格稳定。”龚明说。
记者了解到,4724平方米的盘西农贸市场是附近居民买菜购物的首选。2022年,盘西农贸市场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,增设消防楼梯、服务台、农残检测室、湿垃圾处置室,完善内部排水系统,并设立顾客休息区,各项设施一应俱全。“比原来干净多了,买东西也很方便。”家住附近的市民直呼满意。
与此同时,位于崇明区绿华镇的崇西集贸市场也“换新”归来。之前集贸市场是网格式围栏,一到冬天,人就被西北风吹得浑身打颤。现在菜场四周建起了围墙,安装了窗户,即刻变成了“大暖棚”。此外,市场顶棚也重新改造升级,杜绝了漏雨、漏风的情况发生,暖心的改造获得市民好评。
据悉,下一步,崇明区经委将以全市“智慧菜场”创建为抓手,进一步加强生态市集硬件的系统建设,引导市场配置电脑、大屏幕、信息平台、数字哨兵、监控设备等软硬件设施来实现市场内亮证经营、明码标价、价格公示、肉菜源头可追溯等智慧管理的目标,保证市民百姓舌尖上的安全。
“我们将赋予集贸市场多元化的业态功能模块,打造和谐共享的生态空间,探索一套‘生态空间、生态管理、绿色消费、绿色服务’的生态市集建设管理新模式。”崇明区经委市场运行科施玉华表示。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通讯员魏娜)
瞄准高质量发展 昆山产业链不断升级******
【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】瞄准高质量发展 昆山产业链不断升级
央视网消息(新闻联播):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,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,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”。江苏昆山向存量土地要发展增量的同时,瞄准高质量发展,聚焦头部企业、科创企业,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实现“新的超越”。
当记者到达昆山时,当地的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正在进行一场碰头会,碰头会的焦点问题是如何盘活现有的存量土地。
这是从空中视角拍摄到的昆山,过去“缺什么补什么”的招商策略让各类制造企业串“点”成“链”,但同时土地资源也越来越稀缺。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经过一系列调研,昆山出台了进一步推动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工作的若干意见,新一批存量土地的改造提上日程,土地使用权人可以以转让、入股、联营等多种方式开发低效用地。眼前,这片土地就被列入昆山市工业用地提质增效名单。
通过统一规划,改造后园区将吸引汽车零部件制造、智能机器人研发等产业进入,预计未来亩均税收将达到50万元,是原来的3倍。土地的提质增效让昆山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,而持续锁定最先进的技术也推动着昆山产业链不断升级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,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,构建新的增长引擎,这坚定了昆山发展培育自己工业大脑的思路。
这是一场企业展示会的现场。昆山邀请了200多家科技企业,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——在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。台上,这些企业介绍最新研究成果。台下,昆山各类制造企业、主管部门认真聆听,不想放过任何合作机会。
目前,昆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在规上工业总产值占比约51%。根据当地测算,到2025年,这个数字将达到56%。此外,2025年前,昆山计划实现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0家,高新技术企业4000家。(央视网)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快盈官网地图 |